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人才故事丨鲲鹏院唐中林:破译猪“芯片”,实现国人“猪肉自由”

发布日期:2023-08-16 浏览次数:

吃猪肉也会被“卡脖子”?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下称“鲲鹏院”)执行院长唐中林表示,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


我国每年出栏近7亿头生猪、消费约5500万吨猪肉,猪肉在我国居民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以60%以上的占比位居榜首,中国的猪肉消耗量占全球的一半。但很少人知道,我国市场上90%以上的猪肉来自于进口瘦肉型猪种,即优质核心种源依赖进口,存在“卡脖子”风险。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猪“芯片”,事关“中国饭碗”!


▐“养猪”科学家的鲲鹏之志


唐中林本科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学校和专业不是他主动选择,而是被动调配。毕业后,他进入广西畜牧研究所养猪研究室,在这里,他才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的重要性。“外国不会把最好的种猪给你,我们还是要自力更生。然而猪育种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唐中林一路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到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担任“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长期专注于猪的遗传育种研究。


图片

▐ 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中林

我国本土的地方猪种有83个,猪种遗传资源非常丰富,但养猪场里饲养的九成以上都是国外进口的瘦肉型猪种。唐中林介绍,中国本土地方品种的缺点是——生长慢、养殖周期长。欧美国家的瘦肉型猪,从出生到出栏,达到200斤以上只需要半年的时间,而我国的地方品种饲养一年多也只能长到几十公斤。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因为我国地方猪种的饲料转化率太低,吃四五公斤饲料才能长一公斤,而同等条件下瘦肉型猪则只需要2-3公斤的饲料。除了吃得多、长得慢以外,我国地方猪种的另一个缺点是瘦肉率低、脂肪过高,瘦肉率往往不到40%,而瘦肉型猪种却高达60%以上,但瘦肉型猪的猪肉口感不好,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


唐中林说,中国地方猪种也有优势,比如肌内脂肪含量高、肉品质优良且易于饲养。“我想让大家能吃到有小时候那种味道,又能具有市场效益的猪肉”。从1994年上大学误打误撞就读畜牧专业,到毕业无怨无悔甘做“养猪倌”,唐中林从事猪育种工作二十多年。目前,他正在佛山,潜心攻关“鲲鹏1号”猪的育种。


▐ “BT+IT”技术相结合 打造生猪种业的“中国芯”


目前生猪产业存在缺乏自主的优良品种和育种效率低等问题。“我们要用一些更先进的育种技术,比如说分子设计育种,去培育我们的华系猪品种,才能追赶国外的水平”,为此,唐中林潜心育种研究工作二十多年。利用国内的地方猪种基因优势,结合国外的优势品种,他和团队正在培育“鲲鹏1号”优质猪新品种。


图片

▐ 鲲鹏I号

目前,以“BT+IT”技术相结合,集成基因组分子设计育种方法,通过高通量基因分型、智能表型测定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鲲鹏I号”已经进行多个世代选育,并展现出生长快、饲料利用效率高,且肉品质好的优点。“以前出去的时候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养猪的,但现在,我很自豪称自己为‘养猪倌’,并有信心在未来五年,‘鲲鹏1号’能够真正培育出来。”


▐ 扎根佛山 为佛山农业产业发展精准发力


2021年7月,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佛山市人民政府、南海区人民政府启动战略合作,共建成立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唐中林从深圳来到佛山。


图片

▐ 鲲鹏院是力合科创(佛山)科技园引进的重大创新平台之一

“研究院的成立,就是要解决科研和产业两张皮的问题。”唐中林表示,佛山农业基础好,花卉、水产产业领先全国。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很好的科研资源,佛山有产业优势,两者将实现双向奔赴。目前,研究院主要面向生猪、花卉、鱼、中草药和高附加值农产品等五大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


研究院成立后,唐中林带领研究院科研人员,对全市五区27镇街193家农业企业进行“地毯式”调研,摸清每个街镇的农业产业现状,深入了解农业企业实际需求,目的是让研究院对产业的服务方向更加精准,从而更好地为地方产业发展发力。经过两年的发展,研究院组建了一支数十人的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队伍,科研成果持续涌现,助力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相关链接
关于鲲鹏院


图片


鲲鹏院由力合科创(佛山)科技园于2021年引进,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佛山市人民政府、南海区人民政府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旨在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平台和人才优势,及佛山市资源、特色产业体系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开展研究,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鲲鹏院设有“绿色健康养殖研究中心”和“中药组学与花卉研究中心”,主要面向生猪、鱼、中草药和花卉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攻关。立足南海区,辐射带动佛山五区的农业产业化及成果转移转化,从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科学中心和产学研创新体系。


目前,鲲鹏院已组建包括16名高层次人才在内的89名科研及管理人才队伍,并拥有多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农科英才、青年英才等国际化专业人才。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2篇,申请专利12项。培育鲲鹏1号、中农巴马小型猪等新种质4个。与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一方制药、温氏食品、正大康地、何氏水产、七彩蝴蝶花卉、南海扬翔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产学研合作。已建成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佛山)示范点单位等6个人才引育平台。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免责声明:推文中相关文字图片、海报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只作为引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