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园区创新平台丨鲲鹏研究院:攻关农业“芯片”,端牢“中国饭碗”

发布日期:2023-11-23 浏览次数:

自主培育的种猪肉质优、生长快、瘦肉率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蝴蝶兰新品种首次亮相;通过药渣资源化利用,能够吸附重金属的生物炭……日前,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来自力合科创(佛山)科技园引进创新平台——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下称“鲲鹏院”)的一批农业“黑科技”集中亮相,赚足了眼球。


图片

图片

鲲鹏院研发办公大楼位于科技园26栋


农业是国之根本,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科研力量的加持。2021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佛山市政府、南海区政府启动战略合作,共建成立了鲲鹏院落户狮山。两年多以来,在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鲲鹏院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平台和人才优势,及佛山资源、特色产业体系优势,针对生猪、淡水鱼、花卉和中草药等领域开展产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普咨询等,服务地方农业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攻坚关键技术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从南海狮山信息大道中转入力合科技园,两幢十多层高的现代楼宇并排而立,楼顶上两排红色大字特别醒目,左边是佛中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佛山重点打造的“一区一园一城”之一;右边正是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所在地。


“研究院大楼正在进行最后施工,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唐中林介绍。作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他自鲲鹏院筹建以来,就多了一重身份——鲲鹏院执行院长,从深圳来到了佛山。


两年多以来,鲲鹏院秉承“边建设、边科研、边出成果、边服务产业”的原则,在推动总部大楼建设的同时,加快研究院架构建设,先后设立了“绿色健康养殖研究中心”和“中药组学与花卉研究中心”,以“优良种、放心肉”和“道地药、精品花”为目标,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研究机构和产学研创新体系。


此外,鲲鹏院还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建设,建成了包含16名高层次人才在内的科研人员100余人,成立了由12位院士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在这个过程中,一批重要成果实现快速转化落地。


比如,通过引进中国农科院饲料所周志刚团队开展的佛山“优鱼计划”,创造性推动了“鱼类新型口服疫苗创制与产业化”项目的落地,该成果有助于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等化学药剂的减量使用,为水产病害绿色防控“减抗替抗”提供解决方案,助力佛山水产养殖技术升级和品质提升。成功获得2023年佛山高新区人才团队500万元资金支持。


2023年1月,鲲鹏院获批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获批资助率远远高于国家基金委平均资助率,达到28.57%,实现了鲲鹏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零突破”。


据统计,成立两年多以来,鲲鹏院共计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12项,培育了鲲鹏1号、中农巴马小型猪等新种质4个,研制“非洲猪瘟一步法检测试剂盒”等技术或产品5项,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12项,在多个重点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图片❐非洲猪瘟一步法检测试剂盒将加快市场推广应用。


科研资源与产业优势的一次双向奔赴


作为全国工业强镇,在狮山众多落户的科研平台中,鲲鹏院是为数不多的农业平台,自诞生之初就以“科技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使命。“研究院的成立,就是要解决科研和产业两张皮的问题。”唐中林表示,农业是国之根本,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是端牢老百姓饭碗的重要保障,而这离不开科技支撑。但和工业不同,农业和科技结合周期更长、风险更高,难度更大。


为了打通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鲲鹏院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平台和人才优势,及佛山市资源、特色产业体系优势,着力推动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在佛山、南海落地转化应用,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佛山是农业大市,农业产值达400多亿元,水产、花卉、中药、养殖在全省全国走在前列,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唐中林介绍,当初选择落户佛山狮山正是看中这里作为大湾区极点城市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发达的产业基础能够实现以工辅农,“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很好的科研资源,佛山有产业优势,两者的结合是一次双向奔赴。”


为了帮助鲲鹏院顺利落地,地方政府也拿出足够诚意,从市、区到狮山镇各级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唐中林印象最深的是地方政府很强的服务意识,包括狮山镇有关部门多次登门拜访了解需求,宣讲相关扶持政策;把鲲鹏院纳入到科技口跟进服务,帮助从本科到院士的一整套人才政策的落地。


而鲲鹏院也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回馈地方农业发展。目前,鲲鹏院主要面向生猪、花卉、鱼、中草药和高附加值农产品等五大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特别是解决“农业芯片”问题。


唐中林从事二十多年的猪育种工作,就致力于解决老百姓吃猪肉的“卡脖子”问题。目前我国市场上90%以上的猪肉来自进口瘦肉型猪种,优质核心种源依赖进口。“中国地方猪种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肌内脂肪含量高、肉品质优良且易于饲养。我们希望用一些更先进的育种技术,去培育本地化的优良猪品种,让大家能吃到小时候的味道,又能具有市场效益。”


图片❐数字孪生3D猪场技术应用。


利用国内的地方猪种基因优势,结合国外的优势品种,他和团队培育的“鲲鹏1号”优质猪新品种已经进行多个世代选育,并展现出生长快、饲料利用效率高,且肉品质好的优点,项目获得了第二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中国发明协会创业创新一等奖,并获国家生猪行业产学研融合发展优秀创新团队等荣誉。


鲲鹏院还肩负着为佛山引进培育农业人才的使命。目前已建成“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 示范点”“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示范点”“南海区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就业实习基地”“广东高明生猪科技小院”和“广东顺德马铃薯科技小院”等6个人才引育平台。


图片❐鲲鹏研究团队培育的“鲲鹏1号”优质猪新品种。


立足地方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向上,鲲鹏院立足于解决“农业芯片”等“卡脖子”难题,支撑国家重大产业需求;向下,研究院把服务地方农业产业发展作为立根之本,持续为佛山、南海、狮山现代农业发展赋能。


研究院成立后,唐中林就带领科研人员对全市五区27镇街193家农业企业进行“地毯式”调研,摸清每个街镇的农业产业现状,深入了解农业企业实际需求,致力让研究院对产业的服务方向更加精准,从而更好地为地方产业和企业发展发力。


“通常来说企业会提出需求,委托我们进行技术攻关,我们会通过和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场地和设备等,解决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唐中林介绍,目前鲲鹏院已经与一方制药、南海扬翔、广东广汇农牧等100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共建氢农业和菊花的科技示范基地、现代化淡水鱼养殖基地和马铃薯种子种植推广基地等7个合作项目。


与此同时,鲲鹏院也主动利用国家项目资源,通过建立成果转化平台,主动引进项目和资本,推动成果加速落地转化,持续为现代农业发展赋能。


鲲鹏院正全方位推动产学研企融合,已搭建“鲲鹏+”农业智慧平台,作为中国农科院在华南地区成果转化窗口,已引入中国农科院专利10000余件;与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等兄弟院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市农科所以及广工大研究院等多家高校院所建立全面合作。


目前,针对提高鱼免疫力的“鱼类新型口服疫苗创制与产业化”项目正在加快落地。此外,一系列计划提上了鲲鹏院的议程。


“我们研制的非洲猪瘟一步法检测试剂盒将成立专门公司,加快市场推广应用;正计划引进生猪智能养殖项目,实现精准饲喂提升养殖效率;我们还将在佛山南海打造国家种业交易平台。”唐中林说。


未来,随着研究大楼的投用,鲲鹏院有了更高目标,将建设农业和食品大健康的人才和产业高地,引进和培养3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聚集组建200-300人以博士和博士后为主的研究队伍,致力建设成为一流农业应用研究机构。

来源:南方+

免责声明:推文中相关文字图片、海报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只作为引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