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力合科技园孵化的两家企业入选第二批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

发布日期:2020-05-22 浏览次数:

近日,佛山市南海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在丹灶举行。会上,第二批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授牌,共有40家获颁第二批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其中由力合科技园投资孵化的广东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欧谱曼迪”)和佛山华智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华智新材料”)榜上有名。

2019年,由佛山市南海区总商会主办、南方日报社珠三角新闻部承办,南海区委宣传部、南海区经济促进局、南海区科学技术局、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南海区工商联等担任指导单位,共同发起了“第二批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寻访行动。


据了解,第二批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均为制造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其市场占有率、产量或产品销量等核心数据指标,至少有一项居全国前三,其中不少居全国第一,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欧谱曼迪和华智新材料何以成为隐形冠军?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欧谱曼迪 国产高端设备让内窥镜“走出去”

2018年,力合科技园通过创业投资基金平台对欧谱曼迪进行了投资,并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和良好的创业发展空间。

2019年11月21日,在德国MEDICA医疗器械展会上,欧谱曼迪的荧光内窥镜导航系统初次走向国际舞台。在此次展会中,欧谱曼迪的产品收获了超过40个国家的意向客户。


欧谱曼迪荧光导航内镜通过先进光学成像技术,可以实时跟踪淋巴系统、观察组织血流灌注和精确定位肿瘤边界,助力微创外科手术更为精准。


成立仅6年时间,这家由4名清华大学毕业生创办的企业,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产品已运用于300多家三甲医院。


2019年3月,由国家卫健委组织的第五届优秀国产医疗设备评选中,欧谱曼迪的内窥镜系统以总分第一名入选,成为国产高端内窥镜系统的领头羊。与此同时,欧谱曼迪还入选了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先锋企业”。 


清华校友组成创业团进军医疗器械领域


2011年的一场毕业周年聚会,让4名清华大学校友再次相聚。交谈过后,已经在各自领域颇有成就的同窗室友决定携手创业,进军医疗器械领域。


四人选择在南海进行联合创业,欧谱曼迪创始人之一唐前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唐前锋是南海桂城街道平洲人,他曾担任美国英众科技中国区总经理以及美国数邦科技大中华区制作总监。


在这次聚会上,唐前锋和校友安昕、赵志颖、张浠相谈甚欢。曾经的室友、同窗,都已成为各自领域小有成就的公司高管。


谈及创业的想法,四人一拍即合。最终,四人决定将光学与医疗相结合,扎根医疗器械领域。“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前,我们参观了一家三甲肿瘤专科医院。我们发现,医院的内窥镜设备都是从德国、美国进口,价格昂贵,但是技术在我们看来没有什么难度。”欧谱曼迪首席技术官张浠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颇有感触,使得他们决定从国产内窥镜设备切入,立足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的进口替代,进行创业。


同时,2012年,南海区发布《佛山市南海区高层次人才奖励和培养资助暂行办法》,通过释放政策的红利,引入一批高层次人才。南海区颇具吸引力的政策红利,让唐前锋和其他创始人最终决定将南海作为创业起点。


2013年,唐前锋等人注册成立广东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总部落户于金谷光电社区。


与此同时,欧谱曼迪大力招聘专业技术骨干组建研发团队。长期从事尖端光学系统工程的安昕作为研发团队的带头人,将研发出来的产品在医院进行试用,通过医生的反馈再不断调整产品研究方案。如今,欧谱曼迪的研发人员占整个公司团队40%以上。


填补高端内窥镜国内技术空白闯出世界领先水平


荧光腹腔镜广泛用于微创外科手术,可以在手术过程中给医生提供实时的图像,辅助医生更好地进行手术。然而,具有不同经验的医生面对同样的成像,做出来的手术效果却有所差异。

“就如同没有导航之前看地图进行开车,老司机和新手司机到达同一个目的地的效率是不一样的。”唐前锋说。


如何能在不伤及血管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根除肿瘤,保证手术的绝对安全性?肿瘤组织尤其是转移淋巴结跟正常组织同颜色、同质地、同硬度,怎样成功区别不误伤?这些都是医生在进行微创手术时需要切实考虑的问题。而荧光内窥镜导航系统的出现,则能帮助医生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在欧谱曼迪创业初期,国内内窥镜系统超过95%被国外垄断。2015年,欧谱曼迪研发出全国首创的多谱内镜系统。多谱内镜系统可以清晰地显示隐藏在浅表的血管,对癌症早筛有极大助力,但应用并不广泛,仅限于胃肠、耳鼻喉,在其他部位的应用效果并不显著。2016年,欧谱曼迪拿到了公司的第一张产品注册证。


因为技术还未达到预期,几年间,欧谱曼迪一直没有将产品推出市场,而是潜心研发。


荧光内窥镜系统刚由国外引进到中国,欧谱曼迪敏锐地把握住这个机会,认为是高端内窥镜重新洗牌的好机会。在2017年11月,由欧谱曼迪研发的高清荧光内镜成像系统在亚太地区妇科肿瘤治疗高峰论坛上发布。该系统由欧谱曼迪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同合作完成,能有效筛查前哨淋巴结,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期间,需要对有肿瘤细胞转移的淋巴进行切除。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王刚表示,大范围的淋巴组织切除会产生副作用,欧谱曼迪研发的高清荧光内镜系统“领航者”通过ICG荧光成像技术,可实时获取血管、胆管、肝等组织的荧光图像,大大减少淋巴切除范围,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欧谱曼迪CEO安昕介绍,“领航者”在图像质量上进行了优化,相比进口的内窥镜荧光成像系统,有更好的彩色成像效果。性价比高于进口,可以在各类型的医院普及。


2019年,欧谱曼迪研发出荧光系列第二代产品——4K荧光导航内镜系统,产品通过先进光学成像和信号处理技术,在手术中标记目标组织,随时切换高清白光、荧光及伪彩图像等模式,满足医生对于成像色彩的多样化需求。据唐前锋介绍,该产品在白光图像和荧光系统上已经达到世界领先。


超300家三甲医院应用市场占有率第一


在成立初期,因科研投入大,再加上公司的日常运转开支,对创业资金需求很大。2012年,第二届南海“蓝海人才团队”启动评选工作,南海人才部门鼓励欧谱曼迪团队积极申报。2013年,欧谱曼迪又成功申报佛山市首届科技创新团队,获得政府从政策到资金上的大力扶持,这为该公司提供了一笔启动资金。


医疗器械产品投入市场前,必须先经过检测机构检测,证明技术等各方面对人体安全有效。此外医院还要进行伦理验证,经过多个程序后,只有拿到产品注册证,才算是拿到医疗器材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在这种情况下,欧谱曼迪在拿到产品注册证后,为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欧谱曼迪联合全国各地代理商,向各地医院投放产品,在部分医院让医生进行免费试用,得到了医生很好的反馈,打破了一些医生迷信国外产品的观念,迅速形成市场口碑,打开了知名度。


唐前锋表示,在佛山市各级政府协调下,欧谱曼迪的产品先后在平洲医院、南海医院等开展“离体实验”,后来又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不断扩大实验医院和合作专家的范围。


从2016年至今,欧谱曼迪成功拿到多个产品注册证,这些产品被广泛运用在北大人民医院、301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院等全国超过300家大型三甲医院,为我国在高端内窥镜市场打破进口垄断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欧谱曼迪已经获得了达晨、清控银杏等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和注资,现已完成两轮融资,2019年公司的销售额达3000万元,明年预计达6000万元。

 

华智新材料 硬核技术为北斗卫星护“芯”


2019年,力合科技园把华智新材料引进园区,为项目提供优质的创新载体和科技服务,助其做大做强。

每周三下午,华智新材料总经理马文珍都要组织一次会议,召集公司技术人员与长电科技的工程师们就某个应用于5G通信基站的产品开一次电话会议,探讨芯片的散热解决方案。


华智新材料是一家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散热及封装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凭借国内首创的异质材料精密热键合技术与独特的高导热材料配方,华智新材料生产的芯片散热衬底拥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高可靠性,解决了“北斗”卫星、相控阵雷达、5G通信基站等重大项目中的大功率芯片散热难题,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同时,华智新材料的产品也被应用于解决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云计算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高铁、高压输电、风力发电等领域核心芯片的散热问题。


马文珍表示,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国内的许多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研发生产企业都在把国产化程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华智新材料正是通过长期不懈的自主研发,为“中国芯”保驾护航。


后发优势散热衬底性能比传统高50%


在华智新材料的会议室内,摆放着一颗颗金黄色的小片,这些小片虽不起眼,却对大型电子装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文珍介绍,以5G通信基站为例,华智新材料的散热衬底应用于通信基站的功放模块中,为模块内的发射芯片提供散热、支撑和保护作用,以提高芯片的长期可靠性。


散热衬底的一大特点就是兼具高导热率和低应力,大功率半导体芯片工作时结温将快速上升到200℃左右,如果没有散热衬底迅速将热量导出,会立刻因自身结温过高而烧毁;而一旦散热衬底的应力较大,高温下会使芯片长期可靠性大大下降,影响器件性能。


相比国内传统的散热材料,华智新材料的产品散热能力提高了近50%,可以使芯片结温降低60℃,大大高出客户对通信基站发射芯片结温参数的指标要求。


客户之所以选择与华智新材料合作,就在于华智新材料实现了高端大功率半导体芯片核心散热衬底的国产化,并且在价格上保持了竞争力。


马文珍介绍,芯片产业在中国起步较晚,作为配套产业链其中一环的芯片散热衬底,国内基础薄弱。随着华为等国内龙头企业技术研发水平的不断发展,具备芯片关键散热衬底国产化能力的华智新材料受到众多半导体领域客户的青睐。


华智新材料吸引客户的不仅仅是导热性能优异的芯片散热衬底,还有快速的批量化生产能力。


凭借华智新材料国内首创的异质材料精密热键合技术带来成本优势,散热衬底的生产供应周期被大大缩短,良品率由传统工艺的60%提高到现在98%,成本也比国外同类产品下降40%左右。


“相比国外同行,我们还具有后发优势。”马文珍说,国外同行企业由于起步较早,在生产线上重新导入新技术需要投入巨大成本,加上基本没有竞争对手,缺乏更新换代的动力,大多数还在使用上世纪90年代的技术。


另一方面,通信基站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会被安装在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中,横跨炎热的三亚地区和寒冷的东北地区,为保护脆弱的芯片,这要求散热衬底也要通过最严苛的可靠性测试。


在通信基站的可靠性测试中,华智新材料散热衬底接受5000次温度冲击也没有出现问题,体现出了强大的可靠性。“一般的民用设备例如手机,接受1000次温度冲击就算是合格了。”马文珍说。


百折不挠一个工艺参数试验200多次


从2017年开始,华智新材料保持着销售额每年翻一番的高速增长。“按照我们预期,未来四五年依然会保持每年100%左右的增长。”马文珍说。


然而,在企业初创阶段,华智新材料经历了3年不断投入资金研发,却没有任何产出的艰难时期。


华智新材料在2013年注册成立后,于2014年开始投资设厂,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投入了数千万元进行研发,一边对异质材料精密热键合技术进行技术攻关,一边配合客户反复进行可靠性测试,争取获得供应资格。


从异质材料精密热键合技术的研发历程中,不难看出华智新材料团队创业之艰难。


为了攻破异质材料精密热键合这个技术难题,华智新材料组建了一个10多人的研发攻坚小组,尝试了多种工艺路线,反复迭代工艺参数,设计并定制了专有的加工设备,不断地改进设备操作系统,最终新产品研发成功。


投入研发的所有资金,均来自几位创始人的自筹资金。“当时国内芯片散热衬底领域一片空白,国内外巨大的市场被完全垄断,我们看好这个市场。”马文珍说。


研发异质材料精密热键合技术期间,整个研发团队长期加班加点,经受无数挫折。


曾经为了试验一个工艺参数,华智新材料研发团队进行了长达1年的攻关,经过了200多次实验,不断总结经验和摸索规律,最后发现设想的研发路径是错误的。最终,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摸索,研发团队终于实现了技术突破。


在马文珍看来,做科研就像做选择题,当把所有错误选项都尝试了,离正确也就不远了。


之所以能够耐住寂寞投身科研,与马文珍早年经历有关。在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系求学期间,老师就经常鼓励他,无论毕业后在哪个领域做工作,都要做到全世界TOP3,让所从事的领域不再受制于外国的技术封锁;而在和日本多家公司的交流学习过程中,日本企业的工匠精神以及高精尖技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华智新材料也一直在践行工匠精神。


2015年下半年,华智新材料进入最困难的时期,研发资金快耗尽了,但还是没有接到任何订单,客户仍在不断进行技术验证。直到2016年春节前一周,因为通过了大量的可靠性测试,华智新材料终于获得了客户一张300万元的订单,企业发展开始腾飞。


融资扩产投入4000万元建新厂房


随着国内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散热衬底的需求在迅速扩大,目前华智新材料已在力合科技园投资4000万元扩建一家3000多平方米的洁净工厂,该厂投产后预计能够实现年产1000万颗封装散热组件的产能,产值达到数亿元。


生产散热衬底的同时,华智新材料也正在探索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封装方案,从散热衬底生产到封装组件,实现散热系统的垂直整合,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产品服务,以达到生产效率更高和生产成本更低的目标,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结合大功率半导体的行业特点,华智新材料在扮演好制造商角色的同时,向服务商逐渐转变。除为客户提供产品之外,华智新材料也安排了专职研发人员与客户的设计师、研发人员组建联合项目组,贴近客户共同研发,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芯片散热材料的市场形势变化很快,我们必须与客户走得足够近,不停地根据市场最新需求去研发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马文珍说。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业务,华智新材料的人才团队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华智新材料拥有8人的核心研发团队,均是“80后”的985高校硕士和博士。未来5年,研发团队规模计划每年翻一番,并计划在广州设立研发中心。


“当时落户南海也是考虑到交通比较便利,且南海地方政府服务意识好,商业环境比我们考察过的很多城市都要好。”马文珍说,南海靠近广州且交通便利,很多985高校的人才愿意过来发展,同时企业也正在对外融资,可以为核心研发人员开出有竞争力的薪资,并提供股权激励。


研发方面,华智新材料正计划在季华实验室设立联合研发中心,利用其强大的设备平台开展后端材料分析、技术研发等,并与入驻的芯片团队进行合作,提供散热设计、封装设计等专业配套服务。


此外,华智新材料引荐了硅谷的一支芯片研发团队入驻季华实验室。“华智新材料正为南海本土的精加工、模具等企业提供需求牵引,力求各方尽快形成协同效应,这样落户佛山的芯片团队在研发成果转化上就能得到及时响应。”马文珍说。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